语音播报
一束鲜花寄哀思 绿色祭扫成新风
本报记者何任朗 吴青华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市民纷纷开展祭奠祖先、缅怀英烈、追思故人等各种祭扫活动,我市各大墓园迎来了市民开展祭扫活动的第一波高峰。4月5日,记者在各大墓园看到,前来公墓开展祭扫活动的市民手提祭祀品或拿着鲜花到先人墓前开展祭祀活动。市民除了采用传统或鲜花祭祀外,今年在青龙岗长安园还可以采用互联网+开展祭扫活动。
鲜花祭祀 绿色清明成风尚
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广西烈士陵园佛子岭公墓,市民已经陆陆续续来到墓园祭扫,大家手捧鲜花,提着祭祀品,走到先人的墓地旁,默默地静坐寄哀思,园区内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
市民刘女士一家五口到墓园祭扫,每个人手上都捧着一束白菊。“现在我们用鲜花代替以往传统的烟花爆竹,更文明环保,也是表达我们对先人怀念之情的一种方式。”在墓园北门一处鲜花售卖点,店主陈先生说,今年菊花很畅销,4元一朵,二三十元一束,很多市民入园时都会来买上一束祭拜先人。
上午10时许,记者在广西四夏岭墓园看到,前来墓园祭扫先人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手持鲜花,有序的进入墓区,来到先人的墓碑前献上鲜花,缅怀先人。“美好生活是先人对我们后辈期望,好的生活环境就是美好生活的保障。”前来祭祀的黄先生说,今天带孩子们一起来祭祀祖父,我们只带鲜花,用鲜花寄托我们对先人的缅怀。
为了更好的推动绿色清明,保护环境的理念,广西四夏岭墓园持续开展鞭炮换鲜花的活动,前来墓园祭祀的市民可以墓园停车场内设置的三个置换点进行鞭炮换鲜花。“我们除了设置有固定点进行鞭炮换鲜花,还有流动点进行鞭炮换鲜花。” 广西四夏岭墓园办公室副主任雷江音说,随着绿色祭扫的深入开展,设置在墓园大门两侧的鞭炮燃点,基本没有鞭炮声了。
在广西烈士陵园佛子岭公墓,“绿色清明 文明祭扫”的横幅标语也随处可见。“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鞭炮声越来越少,今年几乎没有。” 广西烈士陵园副主任潘立威告诉记者,这几年来,绿色生态祭扫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墓园各大门入口处,都摆放着“禁止鞭炮入园”的告示,园区内广播循环播放着清明祭扫须知,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当我们工作人员听到有鞭炮声时,都会现场劝说,甚至制止。
低碳出行 错峰祭祀更顺畅
4月5日,南宁天气晴朗,不少市民趁着好天气出门祭祖。当天,在广西烈士陵园佛子岭公墓大约有10万人次入园祭扫,上午8时、11时、下午1时分别迎来祭扫高峰。早上8时许,园区内的2000余个停车位就已经差不多停满了。潘立威告诉记者。前来墓园祭扫的市民黎先生说,他从早上9点来到墓园门口,正好赶上了高峰期,只能缓慢通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了停车位,还不如乘坐公交车过来方便。
为了保障自驾扫墓的市民能顺利出行,除了辖区派出所民警和交警部门在重要出入口值守指挥交通外,广西烈士陵园佛子岭公墓还聘请了140多名安保人员进行交通疏导,机动车单向通行,从西门进,北门出,同时还留出一条备用车道,现场秩序井然,还有不少市民骑电动车或是乘坐公交车、临时扫墓专线前来祭扫。
在广西四夏岭墓园,由于车位有限,前来墓园祭扫的市民在交警及墓园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不少车辆停放在在金州路、建新路等墓园周边的指定路段,保证了墓园内祭扫活动有序开展。“我们墓园祭扫最高峰时约有17万人次,希望大家采用低碳出行的方式,尽量错峰祭扫。” 雷江音说
互联网+ 远程悼念更便捷
与传统墓地采用墓碑记录逝者信息不同的是,互联网线上生命纪念馆可以让家属在上面创建一个二维码纪念空间,为逝者记录生平事迹、图文影像等内容,其他亲友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其生命故事。二维码纪念空间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随时随地线上追思,并且通过“留言”功能,倾诉心声,在线寄托哀思。
4月5日,记者在青龙岗长安园了解到,今年,青龙岗长安园与宇捷东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了线上生命纪念馆。“目前,我们还推出一些二维码纪念品,家属可以定制个性化的铜牌、印章、水晶台等物品,以此为载体,将二维码印在上面,方便家属追思故人。”宇捷东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炜告诉记者,“比如:今年就有一位7、80岁定居在香港的老人家,每年专程赶在清明当天前来祭扫,但是由于年纪大了,不方便来回奔波,今年看见我们推出的‘二维码纪念空间’产品特别开心,立刻定制了一整套纪念物品并赠送给族人,说以后走不动了就可以上网扫墓”。
“制作二维码纪念空间正处于推广阶段,采用此方式悼念故人,让不能亲临现场扫墓祭拜的人可网上下单远程视频代为扫墓。”贺炜说,目前,创建“二维码纪念空间”都是免费的,但是需要每年交维护费,如果一年内家属都能时常登陆上来悼念先人,第二年就会继续免维护费使用。但是制作二维码纪念品则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